在绵延起伏的祁连山脉中段,甘肃民乐县县境南端,有一个阔不过十丈的峰口,它就是被古人称为“大斗拔谷”的峡谷险关──扁都口。扁都口峡谷险隘深邃崎岖盘绕,连接甘青贯通南北。谷中山重水复怪石嶙峋,两崖奇峰耸立峭壁突兀。这里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旅通行的重要孔道,唐蕃古道便由此从青海乐都达甘肃甘州和河西走廊贯通,与丝绸之路中路交会,抵西域通欧洲。
1
古之险关要隘历代屯兵把守
扁都口,在今张掖市民乐县东南,甘、青两省交界处,南通青海祁连县峨堡镇,北达甘肃民乐县炒面庄,峡谷长28公里,咽喉处仅宽10余米,自古为甘肃河西走廊通青海湟中的捷道。扁都口古代称“大斗拔谷”,亦叫“达斗拔谷”或“大斗谷”。《甘州府志》卷八·戎兵载:“扁都口,离城三十五里。旧志‘镇城东南二百五十里。扁豆口,青海西宁大道也。水甘草茂,道路平衍’。汉唐以来,番夷内犯,王师于征,多由此道,今商贾亦间由之。云口有巨碑,而其文多剥落,不可别悉,不知何时竖也。”
夏商周三朝时,中原分九州,扁都口地属雍州,是戎羌驻牧地。秦时月氏居住,祁连山下有月氏东城(今民乐县永固镇)。《民乐县志》载:“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联合乌孙,大举攻击月氏,‘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再次西迁。少数留在河西,史称小月氏。自此县境归匈奴右贤王部下浑邪王管辖。”
自汉唐以来,扁都口一直是西部羌、匈奴、突厥、回纥、吐谷浑、吐蕃等民族相互争锋与出入甘青的重要通道。《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云: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以冠军侯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收休屠祭天金人。”霍去病长途奔袭,从青海东北部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峡谷出扁都口,在黑水寨(今山丹县霍城镇)安营扎寨,以“蓑守城,马脱笼,羊击鼓,鼠穴遁,人东走,龙西行……”之计,突出匈奴重围;在炒面庄(今民乐县南丰乡炒面庄村)加工炒面备足军粮,又在八卦营(今民乐县永固镇八卦营村)布下奇阵,攻陷浑邪王城(古永固城,今民乐县永固镇),俘获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斩首八千余级。即沿焉支山(祁连山支脉,也名‘删丹山’‘胭脂山’‘燕支山’‘大黄山’)东行至姑臧(今武威市)。适逢匈奴春季祭日(《后汉书·南匈奴传》载:“匈奴俗,岁有三龙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休屠王城(在今武威市城北偏东32公里的四坝乡三岔村)祭祀天地鬼神,军民齐聚,防范松懈,霍军突然从天而降,势如破竹破王城,获设于神龛祭天金人(金佛像),大获全胜而东还。是年夏,霍去病再袭河西,过祁连山取浑邪王城觻得(在今张掖市西北15公里312国道边,俗称“黑水国”),给匈奴沉重打击。同年秋,浑邪王杀休屠王,率四万余众归汉,汉阳草原(今山丹军马场一带)始为汉朝官牧地。匈奴失去祁连、焉支山下广袤的天然草原,留下悲凉凄楚的千古《歌谣》:“失我开云在线登录官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是历史上有关大斗拔谷的最早记载。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在氐池(今民乐县)置护羌校尉,派兵五千,分编五队,其中马兵三队,驻守不定;步兵一队,驻守氐池城;弓箭手一队,驻守原浑邪王驻牧中心永固城,以备戎患。《民乐县志》载:“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护羌校尉邓训派兵驻防氐池,防御羌胡入侵……安帝永宁元年(公元120年),羌胡进犯氐池,护羌校尉马贤率兵征讨,羌胡败退,马贤驻汉阳……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青海羌人经大斗拔谷入侵张掖郡,被护佑校尉段颎击败。”东晋时西陲十六国竞相争夺扁都口战略关隘。“穆帝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前凉张祚在祁连山下置汉阳县,镇守扁都口,经营牧地……唐初置赤水守捉,旋置大斗军,隶武威郡,扼守隘口,防止吐谷浑、吐蕃北上,保护西域通道。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太宗命契苾何力同凉州都督李大亮、将军薛万军征讨吐谷浑,获大胜,驻军祁连山下,扼守大斗拔谷隘口,太宗遣使臣赴大斗拔谷犒劳大军。”
宋元明清时期,围绕扁都口关隘争夺战乱四起,饥馑、地震天灾人祸频发。理宗宝庆二年(公元1226年)初夏,成吉思汗率军由北路攻入西夏国境,连破肃州(今酒泉市)、黑水城、甘州(守将战死),民乐及大马营归属蒙古。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元朝立甘肃省于甘州,以控河西,斯地属甘肃行中书省甘州路辖制,元王朝派千户一人负责大马营草滩放牧事务。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正月,西海卜儿孙出扁都口,进犯甘州,沿途村镇惨遭劫掠。甘肃巡抚都御史唐泽奏准朝廷,始设洪水(今民乐县洪水镇)营守备。明王朝令巡抚都御史杨博主持修筑山隘,增设烽火墩台。《清史稿·兵志》载:“甘肃提督统辖提标五营,兼辖永固城守协,节制西宁四镇,提标左营、右营、前营、后营、永固城守协、甘州城守营、梨园营、洪水营、南古城营、山丹营、峡口营、大马营、察汉俄博营。”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在俄博营北山树立界碑,文曰“甘州府俄博营”。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增戍兵500名于大马营,扼守扁都口要隘。同治十一年(公元1873年),又依山筑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整修扁都口、西水关、酥油口、大堵麻各关隘,驻兵防守。次年五月,陕甘总督左宗棠令饬永固协调马营墩都司驻俄博,设俄博都司,属永固协。
1931年4月,青海暂编第九师师长马步芳,率马家军由扁都口出山,与国民党十五路军第二纵队司令马仲英激战于三堡(今民乐县三堡镇),马仲英败走酒泉,马步芳所属第三旅五九九团二营驻防洪水城。1937年3月,红西路军河西失利后,马家军出扁都口,以“清乡”为名,在民乐搜捕、杀害失散红军,民乐群众纷纷收留转移保护红西路军战士。
1949年9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从西宁经扁都口峡谷穿越祁连山,向民乐县进军。前卫十四团冒着封锁峡谷的漫天风雪,轻装疾进俄博,身着单衣的153名战士英勇牺牲,永远留在了扁都口峡谷中。人民解放军似天兵天将一般,突然出祁连山扁都口,经炒面庄、张连庄、何庄一带疾速行进,当夜奇袭洪水城,民乐全县解放。彭德怀致电嘉勉二军:“风雨交加,阻不住你开云官网首页们前进杀敌的勇气,你们这种为了完成任务不怕困难的精神,已通令全军学习。向坚决英勇不怕困难的全体指战员致以亲切的慰问!”
2
人文古迹遍布民间传说纷呈
扁都口作为险关要隘,不仅是古代军事防务要津,而且对发展农牧业生产、方便贸易往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代遗留下来的人文古迹,遍布祁连、焉支二山和民乐山丹县境。
20世纪30年代初,当地村民在八卦营古城城址开荒种地,发现地表土层中有大量的砖块、瓦片和各类陶器、铜器、钱币、印章以及笨重的铁犁、石磨残块、铜箭头等。一些完整的板瓦长51厘米,宽43厘米,上面印有绳纹,实属罕见。经文物工作者普查,八卦营古城坐北向南,平面呈凹形,由外城、内城、宫城组成。外城南北长590米,东西宽473米,面积27.9万平方米。内城南北长287米,东西宽283米,城垣呈突脊状。在内、外城城边均设有一道护城河,南垣城门与护城河之间有吊桥遗迹。宫城俗称“紫营台”,置于内城中部,其遗址为40米×40米×5米的夯土台,台地上遗存有汉代陶片。从八卦营古城城东大量墓群及出土兵器分析,八卦营古城城防结构完善,具有严密的军事防御功能。
八卦营汉墓群包括背背山、直岭岭、簸箕洼、麓沟山、乱疙瘩等5条山岭。1975年经北京大学考古系马世长教授、四川大学历史系刘玉权教授考古勘探,发现古墓群面积达2平方公里,墓葬有土室墓、砖室墓。墓顶结构有穹隆顶、录顶、券顶。墓室结构有单室、双室和三室。墓砖多为条形砖、子母砖,葬具多为棺木,也有少量的瓮棺葬。汉、晋壁画墓墓室壁面用白粉涂刷,墨笔构绘,土红、石青彩绘。在较为完好的2号壁画墓内,壁面满绘云气,在云气间绘“仙人乘龙”及“日、月”图像。三位仙女乘坐在一条驾云腾飞的青龙脊上,仙女身着交领长衣,两手于身前,脑后鼓长发,极富动感。日中绘含食疾飞的金鸟,月中绘蟾蜍和持杆玉兔,用笔流畅,画风粗犷。古墓群时代跨越五百多年,以其丰富的出土文物及墓葬壁画为世人所瞩目,而今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高僧法显在他开云官网登录65岁高龄时,立志去天竺寻求经律,礼拜佛迹。与法显同行者先后有9人,从长安出发,经西宁穿越祁连山,历尽艰辛走出大斗拔谷抵张掖,沿着丝绸之路前往西域至天竺(印度)取经。民间传说自法显、玄奘途经大斗拔谷去取经后,这里便成了一条佛教传播之路,因此留下许多佛教遗迹。今扁都口入峡谷五公里处的洋尕峡东崖石壁上,有一幅石佛菩萨像石刻,距地面高3米,阴线雕凿,画面清晰在目。石佛坐像高1.2米,头戴三指冠,双手捧钵,结跏趺坐于莲台上,有头光和背光,头顶上部有宝盖;二位菩萨侍跣足立于石佛两旁的莲花座上,有头光,有宝盖。坐佛神态端庄慈祥,菩萨神态毕恭毕敬,佛和菩萨的顶端各有一面法幢,整幅画像高1.5米,宽1.8米。画像下方有藏文标记(意译为:赞普万寿及众生故,由比丘巴郭·叶西央刻绘),由此推断石刻作品最晚也在吐蕃赞普时期。近代当地信士募捐建起“石佛寺”,对石佛菩萨像石刻加以保护。
隋朝时期,河西走廊北面的突厥、南面的吐谷浑严重威胁河西,使“交市”繁荣的张掖深受其害。裴矩《西域图记·序》云:“突厥、吐谷浑分领羌胡之国,为其拥遏,故朝贡不通。”大业五年(公元609年)三月,炀帝御驾西征吐谷浑,以四十万大军重重包围车我真山(今青海祁连县峨堡滩一带,时为吐谷浑王伏允驻地),大胜吐谷浑。农历六月初八,炀帝在嫔妃彩黛、卫队三千的簇拥下,越祁连山,出大斗拔谷,经永固到达张掖。《隋书·炀帝记》记载:“大业五年三月,驾西……六月,经大斗拔谷,山路隘险,鱼贯而出,风霰晦冥,与从官司相失,士卒冻死大半,马驴死者十八九。”“后宫妃、主或狼狈相失,与军士杂宿山间。”《周书·皇后传》亦云:“炀帝西巡,随行乐平公主,系文帝之女,炀帝亲姐,北周宣帝于文赟的天元皇后杨丽华,卒于河西。”此行中,炀帝的一个妃子也身染疾患,医治无效,还没有走出扁都口峡谷,就香销魂断。今扁都口入峡谷两公里处娘娘坟沟的“娘娘坟”,墓葬者为杨丽华或为炀帝的那个染疾嫔妃,迄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炀帝在张掖行天子“巡守之礼”,视察了裴矩管理的“交市”,诏诸四科举人,“次燕支山”,召开了盛况空前的“万国博览会”。《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载:“壬子,帝至燕支山,伯雅、吐屯设等及西域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舞喧噪。帝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衣服车马不鲜者,郡县督课之。骑乘嗔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今焉支山“万国博览会”会址遗迹虽荡然无存,但堪称中国历史上“世博会”鼻祖的焉支山却载入史册。炀帝在焉支山下,尽情夸示他开云kaiyun官网登录征战吐谷浑的大功,极尽炫耀隋朝的大国风范而志得意满,欣然留下《饮马长城窟行》的长诗,成为赞扬长城修筑历史功绩,颂扬隋朝强大军队威势的名篇。
在扁都口入口十公里处西山巅绝壁上,有一块奇特的巨型石头,每当旭日东升,朝阳洒满山坡,置身峡谷翘首遥望,这块巨石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酷似一尊头戴纶巾、身穿八卦衣,稳坐船头深谋远虑、凝神远望的诸葛孔明塑像,当地人视为神奇,称之为“孔明石”,亦称为“诸葛碑”,祖祖辈辈留下很多动人传说。相传在大宋年间,朝廷派杨家将西征来犯辽兵,杨门大将高旺统领大军,久攻辽营不下,只得退守大斗拔谷,安营扎寨另寻良策。一日高旺急火攻心昏昏欲睡,夜半时分兀自走出营帐,来到大斗拔谷崖边,突然看见大斗拔谷一片汪洋,诸葛孔明手摇鹅毛羽扇稳坐船头,顺流来到崖边。高旺心中大惊,忙双膝跪地施礼。诸葛孔明拱手还礼道:“将军请起。山人知将军困守,可火烧辽营粮草,方一举歼之。”高旺听言,忙再拜谢计,抬头来却不见了诸葛孔明。高旺急出一身冷汗,醒来却是一梦。高旺依计而行,火借风势、风借火威,辽营粮草焚烧殆尽,军心大乱,不战而退。高旺乘势追击大胜,辽军残兵败将丢盔弃甲逃回西辽。高旺得胜收兵,为感念诸葛孔明恩德,命军士依梦中原样,在大斗拔谷口西崖山巅,为诸葛孔明以石立碑纪念。后来,诸葛碑经千年风蛀雨蚀,就变为今天的孔明石了。这些传说,虽然牵强,但反映了边地人民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
3
四时景致迷人诗词歌赋流芳
扁都口是一条神奇的峡谷,蜿蜒百余里行程,忽而盘旋重山,忽而环绕复水,在层峦叠嶂中辟出一条贯通唐蕃古道与丝绸之路,连接青海高原与河西走廊的天然孔道。她是祁连山的天之骄子,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上世纪50年代,在扁都口峡谷中劈山开道架桥,建成甘青公路,而今已改建为国道227线,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昂首挺进山谷,向逶迤的群山深处延伸去。而在古代,峡谷里非但没有路,而且险山恶水,气候变幻莫测,乱石挡道,虎狼出没,那些军差使卒、商贾僧侣穿越时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
盛唐时期,大诗人李白在《幽州胡马客歌》中写道:“虽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从而使焉支山成为诗人笔下“边塞”的代名词。
明嘉靖时期,甘肃巡抚陈棐视察河西走廊,作《祁连山》云:“马上望祁连,连峰高插天。西走接嘉峪,凝素无青烟。对峰拱合黎,遥海看居延。四时积雪明,六月飞霜寒。所喜炎阳会,雪消灌甫田。可以代雨泽,可以资流泉。三箭将军射,声明天壤传。谁是挂弓者?千年能比肩。”清代诗人郝道遵作《大斗拔谷》云:“扁都隘口气萧萧,鱼贯行来溪嶂深。喑叱段公风烈烈,凄迷隋帝雨淋淋。巢车好上龙山望,毳莫休教鹿坞侵。艳说凯歌劳卫国,皇华摇曳碧云岑。”既描绘了扁都口优美的自然风光,也赞美了悠久的人文景观。清人陶保廉《辛卯侍行记》
载:“贯祁连之中,盛夏积雪,当春不芳,鸟道环崖,载客一轨。途径深涧,流急石多。夏秋骑步均艰。严冬堕指裂肤。”梁份所著《秦边纪略》也载:“扁都口昔之夷王,欲假途北甘肃,出师青海,率由于此,其为要道由来久矣!”“今则披山通道,出入扁都口者,马相接肩摩矣!”
吟咏着前人优美的诗句,目睹着眼前美丽的景色,扁都口谷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万顷草原,牛羊悠悠,毡房点缀,呈现出一派安详和顺的西部风光;那出了名的千顷油菜花海洋,金波荡漾,一望无际,又透射出一派流光四溢的南国景致。昔日扁都口战乱与烽火的痕迹已荡然无存,但大斗拔谷演绎的一串串惊心动魄的故事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原标题:《扁都口:贯通唐蕃古道与河西走廊的峡谷险关》
作者:特约撰稿人 林茂森
来源:甘肃日报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中国甘肃网综合整理
欢迎关注
"陇原史话"
ID:开云kaiyun中国版gscnlysh
2条评论
Absolutely love this product! It's exactly what I needed and works perfectly.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
This is my third time ordering from this seller, and they never disappoint.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